據了解,中國五金行業的傳統分類為建筑五金、工具五金和日用五金三大類。如果說五金行業本身以種類繁多、品種豐富多彩而著稱,那么日用五金行業在產品的數量和花色的比較中的多彩多姿,則會名列前茅。這個行業的產品花樣多,剃須刀、指甲鉗、打火機、拉鏈、炊具……不一而足,應有盡有。如果只是把一個炊具里再細化,鍋碗瓢盆,刀叉湯勺更是一應俱全。因此,日用五金企業在產品銷售中,也容易形成單打獨斗、各自為政的局面。況且,顯而易見的是,在以往企業的實際營銷活動里,這種局面已經成為一種固定模式。
轉型升級”是國家“十二五”規劃對我國企業提出的新課題。那么,在現階段五金企業如何實現“轉型升級”?這個話題成為3月21日至22日在杭州舉行的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四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的中心議題。值得欣喜的是,在對規劃進行分組討論中,日用五金討論組的與會代表聯系日用五金實際,結合行業產品小而多的特點,就抱團出擊、拓展銷售渠道的戰略舉措達成共識。應該說,這是日用五金行業,面對新形勢、實現“轉型升級”提出的一個突破性思路和方法。
渴望“非誠勿擾”進駐五金行業
“非誠勿擾”,是江蘇電視臺為青年人牽線搭橋、尋找真愛的著名欄目。來自山東東進餐具公司的錢君萍總經理則提出一個很有趣兒的想法:希望“非誠勿擾”進駐行業。錢君萍表示,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制定的“十二五”規劃中提到的“五個轉變”,是今后行業發展必須要做的。她繼續介紹道,他們是專職代工企業,為世界高端品牌做貼牌產品。企業出口的腿硬,出口的最大特點是產品庫存少、資金回籠快。他們也打算開辟國內市場,但是苦于對國內市場不熟悉。并且,國外百年老店宣傳攻勢大。因此,她希望協會像“非誠勿擾”為青年人當紅娘那樣,為企業介紹銷售商。會上,她同時建議,協會應在中小企業公平貸款、培訓成本,穩定職工隊伍,建立社會調控機制等方面,為企業服務。
為表達誠意,會后錢君萍特意給協會副秘書長柳潤峰一封信,鄭重地表達她的建議:今天我們小組討論了關于品牌如何成長和做大的內容,大家認為品牌要搞好是必須的,但方法應該多樣。價值、規模小的企業要合作,生產和營銷要結合。目前,要兩條腿走路,方向一定要奔品牌,即使做OEM的企業,也要做好內銷不動搖。日用五金行業代表,把抱團出擊、產銷一體的舉動,上升到對市場戰略舉措的高度認識并付諸行動。與會者對五金發展的美好未來充滿信心。
合中廣運的產銷新模式
話題是由廣東合中廣運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董事、廣東凌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辦主任梁湛權發言引起的。梁湛權對企業開辟渠道的做法做了詳細介紹,引起在座代表的廣泛認同,成為與會代表的熱議話題。
據梁湛權介紹,在分析和研討出口廠商開拓國內市場重重困難和國內銷售的種種現實和不對稱環境的情況下,2008年初,由寶麗雅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葉中平為首的合中廣運核心團隊成員即提出以《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建通路》的核心理念,以合眾聯合取代單打獨斗,以資源共享共同經營國內市場。整合不同廠商、不同產品、不同專長和不同的資源,亦即由不同家居用品出口制造商共同構建零售終端的商業模式,共同構建一個平臺為基礎,在這個核心理念下成立合中廣運。
隨后,2008年金融危機在當年10月爆發后,出口企業打開內銷市場渠道遇到困難,在國內商業超市銷售成本、隱性費用高,難以贏利,所以生產企業才產生聯合自辦專賣店、開辦加盟店的想法,與外界環境迫切需要不謀而合。2010年9月新成立的廣東合中廣運家居用品有限公司,開始實施開店計劃。至今,已經有旗艦店在運作,加盟店也正在進行中。新公司的宗旨是不做小而全、大而全,而是在一個領域做大做強。
廣東合中廣運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的特點是,由國內頂級家居用品制造商聯合發起成立,主要股東有廣東凌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陽晨廚具有限公司、佛山市高明君子玻璃有限公司、廣東寶麗雅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等。公司致力于通過開辦全國連鎖家居用品專賣店的形式,為國內廣大消費者帶來更有品質、更有品位的家居用品生活享受。
應該說,公司的發起股東都是中國家居用品各細分行業的領軍企業,是眾多國際一線品牌家居用品的主力貼牌生產商。產品囊括了家居用品的全線產品,包括廚房類家居用品、浴室類家居用品、收納類家居用品、汽車類家居用品、軟裝潢類家居用品等。他們的產品暢銷全世界兩百多個國家,出口量在各細分行業中均居于全國領先水平。
在中國內需市場強勁攀升的勢頭下,這些曾經為“中國制造”在海外贏得輝煌的家居用品制造出口企業開始集體華麗轉身,投向為國內市場的服務。他們將常年征戰國際市場積累下來的先進制造工藝、創意人文設計、環保低碳概念等融匯到產品之中,為國內的廣大消費者帶來最豐富的家居用品選擇和最好的家居用品享受。
抱團出擊反響熱烈
陽江十八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李積回當即表示:在經營上內銷和外銷要配合起來做,要兩條腿走路。剛才,凌豐公司梁湛權談到,新成立的廣東合中廣運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提出以《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建通路》的核心理念,以合眾聯合取代單打獨斗,以資源共享共同經營國內市場,我認為是很好辦法。我建議根據日用五金產品小而多的特點,把優質品牌組織起來共同開拓市場,組織成“日用五金聯合店”形式,而在店中則各企業打自己品牌,這樣既有集中又有個性,形成中國日用五金市場銷售的拳頭。
來自北京的一家叫做華流風尚禮品公司馬常紅,從經銷商角度對企業如何抱團出擊提出積極建議:從他們公司是做禮品營銷企業的經歷看,國內禮品市場大有機會。據馬常紅提供的有關部門統計數字,只是頤和園每年的旅游者就有1200多萬人,其中國外旅游者600多萬人,占到來京游客的一半。馬常紅認為,不少五金產品可以作為禮品銷售,在這方面該下功夫,制作出符合國內外旅游市場的產品大有可為。比如,日本的虎牌保溫杯有內外3層,茶葉罐有上下3層,類似產品受到游客的歡迎,中國五金企業也該針對市場需求開發產品。
馬常紅說,中國五金制品協會是得到世界認可的協會,企業的產品開發也要跟上世界潮流。日用五金產品種類多,不少產品適合做禮品。因此,日用五金企業應該根據自我的產品特點抱團出擊,抱團獲得信息,抱團生產和銷售產品,去大力開拓特色市場。看來企業間抱團不夠,信息也不夠對稱,企業和產品單一闖市場。所以,行業引導企業抱團出擊,做到與世界性信譽、名譽相符,這要提到日程上來了。